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猜度斯大林
栏目
短长书
作者
刘亚丁
期数
2001年01期
几本书,让几乎被国内读书界遗忘的苏联文学热了起来。确实,苏联解体为我们回眸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思想平台,大家都有话可说。蓝英年先生的《寻墓者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一九九八)钩稽档案,搜罗传闻,描摹北国文坛衮衮诸公,成功者、牺牲者都以悲剧形象登场,亮出了苏联文学煌煌大厦背后的惨淡阴影,读之令人几度掩卷长叹。太息之余,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关于斯大林对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的态度,蓝英年先生在书中的《肖洛霍夫死里逃生》一文中指出:
但斯大林喜欢《静静的顿河》,对这本书的评价同瑟尔佐夫(内战时期顿河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二十年代末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引者注)一伙完全不同。斯大林在一九二九年七月九日《致费里克斯·康同志》的信中写道:“当代名作家肖洛霍夫同志在他的《静静的顿河》中写了一些极为错误的东西,对瑟尔佐夫、波德焦尔柯夫、克利沃什吕柯夫等人做了简直是不确实的介绍,但是难道由此应该得出结论说《静静的顿河》是一本毫无用处的书,应该禁止出售吗?”(引文用编译局《斯大林文集》译文)斯大林这段话有两重含义:《静静的顿河》对瑟尔佐夫等人的“介绍”是“不正确的”,他本人并不相信;肖洛霍夫是当代名作家,《静静的顿河》并非无用的书,因此应让它继续出版、流传。斯大林在玩权术。瑟尔佐夫等人是托洛茨基旧部,斯大林消灭的对象,但动手前先稳住他们,以免打草惊蛇。一九三七年他们便通通被消灭。斯大林似乎在批评肖洛霍夫,但这几句话却成了作家的护身符。谁敢明目张胆杀害当代名作家?
蓝英年先生的斯大林喜欢《静静的顿河》之说是否可信呢?
关于《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曾同斯大林有过面对面的对话。他在同斯大林见面时为自己的作品辩护,斯大林最后表示同意出版作品的第三部(奥西波夫:《肖洛霍夫秘密生平》,Осипов В.
Тайнаяжиэнъ Михаила Шолохова.М
.,《Либерея》и《Раритет》,1995.)。这条材料仿佛对蓝英年先生的说法有利。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假如斯大林喜欢它,他又在一九三一年七月同肖洛霍夫见了面,表示同意出《静静的顿河》的第三部。那么《静静的顿河》的这一部分怎么会在《十月》编辑部从一九二九年压到一九三三年才发表,而且发表时已被删改的面目全非。这当中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原因。
斯大林对文学作品有他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他对那些与革命和战争有关的作品有过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文学价值评判标准,并尽力以此来规范当时的文学创作。斯大林在一九三○年一月十七日致高尔基的信中说:“至于描写战争的小说,那必须加以严格选择之后再出版。在书籍的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描写战争‘恐怖’、引起对一切战争(不仅对帝国主义战争,而且对其他一切战争)的反感的文艺小说。这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资产阶级和平主义小说。我们所需要的是能够把读者从帝国主义战争的恐怖引到了解必须打倒组织这种战争的帝国主义政府的小说。此外,要知道我们不是反对任何战争。我们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因为它是反革命的战争。但是我们拥护解放的、反帝国主义的、革命的战争,虽然大家知道这种战争不仅有‘流血的恐怖’,甚至充满了这种恐怖。在我看来,打算反对战争‘恐怖’的沃龙夫斯基的立场同资产阶级和平主义者的立场没有多大区别。”看看吧,在这里斯大林仿佛是专门制订了禁出《静静的顿河》的标准:这部小说恰恰渲染了一切战争的恐怖,非但如此,它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揭露了布尔什维克中的马尔金一流的败类制造的恐怖。我们以为,在当时重要作家的作品的命运都同斯大林本人的好恶有关系。因为披露了顿河哥萨克由于红军的过火行为等原因而暴动的真相,因为展示了战争的恐惧,《静静的顿河》是不会让斯大林称心的。
还有一条材料更让我们怀疑蓝英年的说法。斯大林同国家文学艺术出版社社长П.И.恰金的一次谈话证明斯大林并不喜欢肖洛霍夫及其作品。三十年代初,斯大林将恰金召去,询问出版社的出书计划。弗·尤金在今年《青年近卫军》杂志五月号上的《肖洛霍夫时代》一文中披露了这一细节:
“我们打算,斯大林同志,再版我们杰出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恰金开始汇报。
“肖洛霍夫是年轻的、有才能的作家”,斯大林打断道。
恰金意识到,在“天才的、杰出的”领袖面前谈论另一个“天才而杰出的”人未免失礼,他打算纠正自己的过失。
“是的,我们年轻的、有才能的作家……”
“肖洛霍夫是年轻的、能干的作家”,那人再一次冷冷地打断他。
此时恰金明白了,在否定肖洛霍夫是最杰出的作家、并把他归入有才能的作家之列的时候,斯大林实际上是在指示,在苏联文学中不要过于拔高《静静的顿河》的作者。
明白这个信息后,社长继续说:
“我们还准备出版万达·瓦西列夫斯卡娅的几部作品……”
“万达·瓦西列夫斯卡娅是当代最有才能的作家之一”,苏联的主人由衷地说道,“她的书你们打算印多少?”
“十五万”
“你们要出这位杰出的女作家的全集,印……”领袖想了想,结束道:“印五十万。”
当恰金汇报说纸张不够时,斯大林指示:“压缩肖洛霍夫、希什科夫、左琴科、特尼扬诺夫的书的印数——就像那些我们早已熟知的作家一样,他们的书再版得过于频繁,这样一来纸张就节约出来了。”瓦西列夫斯卡娅是波兰出身的作家,一九三九年开始在苏联生活和工作,用波兰语写作。今天看来,她的获得斯大林奖的《虹》等作品早已是明日黄花。斯大林如此抬高她贬低肖洛霍夫,足以证明,斯大林始终坚持认为,《静静的顿河》“写了些极为错误的东西”。
既然斯大林如此嫌弃他的作品,肖洛霍夫为何又能走红呢?斯大林和苏联官方对《静静的顿河》的承认,是读者和国外舆论压出来的,是特殊情势逼出来的。在公开场合,斯大林对肖洛霍夫及其作品从来不赞一词。《静静的顿河》一九二八年出第一部以后,立即得到苏联广大读者喜爱,在英国、丹麦、美国有了译本,而且颇得好评。正如瓦·奥西波夫在《肖洛霍夫秘密生平》一书中所说:“斯大林深谋远虑:一个大国,在伟大的高尔基去世后,不能没有可以数得出来的,在全世界引以自豪的一群作家。”在这样的情况下《静静的顿河》才开始得到最高当局有保留的承认:一九四一年它得到了斯大林奖,但同时深谙上头意图的批评界依然对它责骂不休。
由是观之,斯大林对《静静的顿河》,仿佛叶公好龙,明好之,实惧之。
猜度斯大林
如何了解“汉学家”
伪善
鲁拜·柔巴依·怒湃
传抄诗稿种种
雷震与胡适
此龚非是彼龚
“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
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汤
说《九尾龟》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