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瓷枕
栏目读书短札
作者陈星灿
期数2001年07期
  古代的瓷枕各色各样,不仅让一般老百姓看不明白,就是我们这些吃古代饭的人也有些纳闷:古代的人就那么喜欢睡在这硬邦邦冷冰冰的什物上?我有时甚至想,这些多数出土在墓葬中的枕头也许是给死者用的吧?宋沈括《梦溪笔谈》曾有这样一则记载:“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俯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卷十九,岳麓书社,侯真平校点本,一九九八年版)这至少说明古代的人也是喜欢睡在软枕上的。偶读近代地质学家丁文江的《漫游散记》,说他一九一一年五月从欧洲经越南回到云南,在中越交界的劳开地方下车过夜,夜里住在一座广东的酒楼上。“楼上有一间大房,房里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床上挂着白洋纱帐子,铺着一张席子,放着一小瓷枕头,比普通的客房好得多。”原来这房间是妓女接客用的,丁先生虽然在这儿住了一夜,但是“通夜没有能睡,不但谈唱的闹得厉害,而且不放蚊帐睡,蚊子太多,放了帐子,闷热得受不住,席子上又有臭汗味,枕头是又硬又方的。好容易挨到天亮,刚刚有点睡着,茶房已经来开早饭了。”(《游记二种》,陈子善编订,辽宁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这是丁先生游欧七年回国后第一次住中国客栈的经验。他显然已经受不了那“又硬又方”的瓷枕,但是看起来,一直到清朝末年,瓷枕还是被人广泛使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习惯,习惯的变迁如此之大,这真是大有兴味的问题。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