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思想启蒙,任重道远!
栏目读书平台
作者叶长茂
期数2001年10期
  高默波先生的《书写历史:<高家村>》提到“对高家村的农民来说,‘文革’却是毛泽东时代的黄金时期”。这种看法明显不同于主流社会关于“文革”的定性和结论,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许多批评者关注的问题是,高文的观点是不是高家村农民的真实想法,是否符合“文革”的真实情况以及高家村农民的具体感受能否代表全中国农民的共同看法。在我看来,高家村农民对毛泽东、对“文革”有着“不同于知识分子及政治精英的态度和思想感情”应该是可以相信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一场国人公认的“十年浩劫”,为什么高家村农民至今仍把它看作“黄金时期”?
  《高家村》农民是高家村“文革”的亲历者,但他们所亲历而在心中存留的却是作为伟大功绩而经过反复宣传的中国“文革”,是作为人类历史上“黄金时代”和“大同世界”的“文革”。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所接受的都是经过选择和加工过的信息,始终没有看到和听到一个真实的“文革”。于是,“黄金时代”就成了农民心中一个永恒的印象。即便是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也会因为各种遮蔽而模糊。比如几十年的人民公社化生产及与之相伴的反复宣传,农民已经忘却了土地产权是和自身福利紧密相关的,以至于农村全面进行“包产到户”的改革时,有一些农民是颇有怨言的。所以,关于农民对人民公社的怀念,不能简单地用“不患寡而患不均”来解释,而是要看到平均主义思想广为流传和农民至今仍未获得同城市市民的平等身份而对农民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许多农民对目前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现状不满,认为平均主义对自己是有利的,而实际则恰恰相反,是分配不公而不是分配不均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高家村农民的看法是否真实相比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看到这种看法存在和出现背后更深层次的因素,即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看法。只有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农民,他们才能对关系自身利益的制度安排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事实真相的呈现也就意味着多种看法和思想的出现。《读书》发表高先生的文章客观上捍卫了不同意见表达的权利。无论任何事件,我们都应该听到不同的声音;无论多么正确的结论,都应该允许不同意见存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自由竞争,共同发展,这才是民族前进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所在。高文的发表明确告诉我们,爆发类似“文革”悲剧的社会心理基础仍然存在。广大农民也许不愿将土地重新收归集体经营,但他们对“文革”、对“伟大领袖”的看法与知识分子的认识是大相径庭的,高文所言高家村农民的看法并不在少数。正是这篇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文章警醒我们,对于“文革”的反省和批判,绝不能掉以轻心。我国思想启蒙的任务还任重道远。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