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青春之余韵
栏目读书短札
作者五明子
期数2008年06期
  一九二七年初秋,冯至从北大德文系毕业,远赴哈尔滨担任第一中学国文教员。陌生而黑暗的新环境使他终日生活在难熬的孤独中, “空空地对着几十本随身带来的书籍发呆,可是一页也读不下去”。在这些书中,有一部友人赠送的《叔本华文集》,冯至心情不好时,就在书上 “写了些伤感的文言”,以抒发离愁别绪(《北游及其他》自叙)。
  二○○八年三月,友人周运在中国社科院图书馆地下书库查阅冯至赠书,意外发现了这本《叔本华文集》。那是格里泽巴赫(E.Grisebach)所校《叔本华全集》第一卷《哲学短论集》( Parerga und Paralipomena)。该书扉页上有数行秀丽的钢笔字,正是冯至当年写  下的那些“伤感的文言”,现施以标点,录全文于下:
  今岁初夏,同学李君述礼深感生活之苦,仓皇南下,临别以《叔本华文集》见赠,握予手云:我二人之道路,从此分离矣,但愿时通音信。孰意别后瞻望南天而不得李君之消息,予亦于暑假后北来哈阜,瞬息二月,成就毫无,惟有在松花江滨追味青春之余韵耳。深秋夜雨霪霪,展读友人赠书,不觉怆然。惟望运命弄人不为已甚,各自珍重前途,不至沦于无底为幸。 至识 一九二七,十,十八
  李述礼“深感生活之苦,仓皇南下”,其实是去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北大复学,一九二九年毕业,此后从事德文翻译,译有斯文赫定作品数种。灯前细看《哲学短论集》上“伤感的文言”,追味冯、李二人“青春之余韵”,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