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哲学书的审读
作者
五明子
期数
2008年08期
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沙夫(Adam Schaff)写的《语义学引论》,是一本旁征博引、议论风生的哲学名著,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过汉译本,译者周易、罗兰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数理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和他的夫人。二○○八年四月,我从网上买到两份与此书出版有关的审读意见书,很有些学术史料上的价值。
第一份审读意见书(一九七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对译文质量评价较高,并说“本书是文化大革命以前译出,译者颇下了一番功夫”,可是对原书涉及政治之处,则提出两条意见。第一条是,沙夫认为苏联学术界对马尔学派历史语义学的围剿和迫害“是对科学有害的”,由于马尔在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被点过名,因此审读者觉得“这一点请注意”。另一条是,沙夫说马克思的名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表述的风格上有些陈旧,审读者认为“这种看法很不合适”,而“作者在哲学思想倾向于逻辑实证主义”。可是,由于这本书学术价值很高,审读者还是“建议作为内部发行书籍出版”。
另一份审读意见书(一九七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倒比较开明,认为“此书按其内容并无现实政治问题,沙夫对斯大林批判马尔的做法有异议,是可以理解的,六十年代把此书列为‘反修’斗争书,把沙夫视为修正主义者,现在我们对东欧各党的态度,在策略上有所变化,以孤立苏修,似可与六十年代的考虑相应地改变一下,建议改为公开发行”。果然没过多久,在一九七九年十月,沙夫的《语义学引论》就和中国读者见面了。
哲学书的审读
Public sphere(公共领域)
关于《简明哲学辞典》
“上帝死了”之后……
三十年后反思“乡土文学”运动
“白族宗教”条目的可疑处
佛界易入,魔界难进
丰富的内心世界
哈耶克批判的前提性准备
《京都叫卖图》及其作者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