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包公写诗和诗写包公
栏目
读书小札
作者
余光
期数
1982年12期
在一本《古人笔下的安徽胜迹》(安徽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中,有几篇清人记合肥包公祠的诗文。在夏奇峰《香花墩怀古》一诗中,有“古人不可见,祠树绕寒流。……独有郡斋句,清规为我留”之句。这“郡斋句”是什么意思?“为我留”的“清规”,又指的是什么?原来包拯在端州作官时,曾在他的办公室写了一首诗,题名《书郡斋壁》。诗曰: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身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读了这“郡斋句”,想到了包公的为人,清心治本,直道谋身,这“清规为我留”之涵意,也就不问可知了。
“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这是宋衡“游香花墩谒包孝肃祠”的诗句。香花墩在古之庐州今之合肥,传说是包公读书处,后来建包孝肃祠于此。“绕祠四面尽芙蕖”,因称香花墩。后人多以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包公清廉正直的品德。《宋史》记载他“岁满不持一砚归”,即是一例。端砚为文房四宝之一。唐刘禹锡有诗赞为“端州石砚人间重”。可是包公在端州居官三年,却“不持一砚归”,其廉洁奉公,“不一毫妄取”之风,可见一斑。
“遗像至今传铁面,直臣岂肯作金钩!”这是张振轩赞包公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诗句。这“铁面”二字,在民间传说和舞台表演中,已为人所熟知的包公形象。这“金钩”二字作何解呢?汉民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个比喻是说作官应当直而不曲。包公诗中的“精钢不作钩”,也正是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言行写照。
“漫说阎罗关节重,青宫事业等安刘。”这又是张振轩赞包公秉公执法,法不徇私,法不避亲的诗句。“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自古以来,那些仗势欺人、违法乱纪、营私舞弊、走私行贿的人,莫不想打点关节,私通官府。所谓贿赂公行,正是旧社会旧衙门的惯例。而包公则不然。《宋史》有云:“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你想,有铁面无私的阎罗包公在,还有谁敢到他那里走后门、行贿赂,打关节呢?所以梁清标有诗赞叹道:“古今此地无关节,白日孤城冷蜀山。”
时代不同了,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已成为我们今天的社会风尚,但害群之马还是有的。“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愿今之营私舞弊、贪赃枉法者戒!
包公写诗和诗写包公
虚空的农村和空虚的主体
关于新与旧的相互关系的光辉思想
藏书家的厄运
读与卖
科学家传记的优秀作品《法布尔传》
性格与命运
从象牙塔到吐鲁番
梧桐三味
“经几度风狂霜峭”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