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万贯家财变成了满屋雕版
作者
蒋星煜
期数
1982年12期
我开始接触毛晋这个历史人物,是由于《六十种曲》。他以个人力量编辑、校订、出版了这样一部篇幅达八千页之多的戏曲丛书,实在是了不起的事情。这番事业,在明、清两代,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
仅仅以戏曲书籍出版家来衡量毛晋不够妥当,实际他早在编刻《六十种曲》之前,就编刻了大量的经、史、子、集等各方面的古籍。诸如《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等许多篇幅很大的丛书,均经毛晋之手,并有一定质量。
从地主阶级的立场看,毛晋是败家子,他把万贯家财变成了满屋雕板。清初康熙年间,他的后人又把这些雕板劈来烧茶煮饭,也很难说不是不肖子孙,或可称为“扫四旧”或“读书无用论”者的“先驱”。话说回来,毛晋对中国古代出版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于保存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
三十年来,我想多了解一点毛晋生平事迹之心一直长存。一九八○年春天,瞿果行先生约我去常熟讲一次学,我立即答允了,我想趁此机会,仔细寻访一下赵琦美的脉望馆和毛晋的汲古阁遗迹。没有想到,不仅汲古阁早已无任何遗迹可供凭吊,连毛晋故里的隐湖也已填成平陆了。
说也奇怪,毛晋本人没有一官半职,他的祖辈也都不是科举、官场中人。他的父亲毛清在世时,是富甲一县的大地主。毛晋之所以成为一个读书人,而且成了著名藏书家、出版家,则和杨涟、钱谦益他们有密切的关系。
天启年间被魏忠贤迫害致死的一大批正直官员之中,和左光斗并称的副都御史杨涟是个代表性人物。他在考中进士以后,曾到常熟来做知县。杨涟走访当地最得人望的耆老缪希雍,谈到还有什么士绅们可以依靠或者可以谘询的,缪希雍推荐了毛清。
毛清对经、史、子、集接触极少,对于种田,却有一整套经验和规划。他充分利用常熟县有利的地理条件,既扩大了耕作面积,又在水利灌溉方面有科学的措施,所以能够获取较多的收益,这对毛晋后来的事业在经济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清生平有三个好友:张重铭是做过尚书、侍郎等大官的,肖伯至则是一般的清闲官职,这第三个缪希雍学识渊博,却是布衣一个。也正因为是布衣,足迹不常远离常熟,所以和毛清的接触最多,最亲近。经他介绍,杨涟和毛清也成了十分相知的好友。缪希雍又在毛清面前一再称誉钱谦益在经史、诗文各方面的成就,毛清就让儿子毛晋拜钱谦益为师了。
钱谦益曾说:“父清,孝弟力田,为乡三老,而子晋奋起为儒”,这一个大的转折最主要的动力就是钱谦益。汲古阁和目耕楼收藏宋元旧刻,刊刻出汲古阁、绿君亭善本,很难说不是因为,毛晋从钱氏学经史诗文受到的影响。崇祯十三年(一六四○年)《十三经注疏》刻成,毛晋请钱谦益写了序文,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十七史》刻成,毛晋又请钱谦益作序,想必那些精美的影宋元善本的“毛抄”在一定程度上是得到钱谦益的顾问的。
一九七八年秋,我偶然见到金俊明序王振声编次的《汲古阁集》精抄本。这个集子收进了毛晋的全部诗歌,是研究毛晋的第一材料。读《汲古阁集》,得知汲古阁的藏画也大有可观。使我更觉受益的是得知毛晋和常熟二冯(冯班、冯武)以及冯梦龙的交谊很深,彼此不乏酬唱之作。由此线索,在《常熟二冯先生集》冯班的《钝吟集下》中果然读到了《毛子晋五十寄贺》:
徐英溪畔省当年 膏火终宵共一编
日月过头君似长 雪霜生鬓我惭先
仲雍山下侵牎草 尚光湖边扑棹烟
两地景光无远近 遥倾尊酒祝华颠
可以看出他们的深厚友谊是建筑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我深信这里面也是包括目录学和版本学的。
再读下去,还有一篇《毛子晋六十生日并序》。毛晋二十岁之前,曾字东美,那时便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冯班十六岁时已和毛晋订交,他在此诗序中说:
汲古阁藏书数十万卷,富甲海内,四方高人名归隐湖如水之于海。入其门,童仆知书如郑康成子弟。
类似的话,诚然其他人也说过,我总觉得不如冯班所说那么可信,因为他们的关系太深了。冯班笔下的“童仆”,实际上是汲古阁藏书的管理员、出纳员,汲古阁刻书的编辑、校对、抄工、刻工。
是的,毛晋本人就是渊博的学者,他既是藏书家,又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出版家。他的学养的水平,加上丰厚的财力,决定了藏书的质量之高和数量之多。
毛晋在汲古阁既是主人,也是精通业务的总编辑。精通业务还得安心、醉心这个业务。如果他凭财力和社会关系去活动一官半职,那真易如反掌,但他偏偏只爱藏书、刻书,乐此而不悔。中国藏书史和出版史上出现了汲古阁,决非偶然。
汲古阁收藏之富、刊刻之精,非毛晋一人能力之所为。但有这样的人主持其事,有钱谦益、冯梦龙、冯班、冯武这一批师长、朋友可做顾问,有象“郑康成子弟”这样的一批高明的“童仆”,《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以及《六十种曲》等书编刻出来了,“毛抄”得到“至精而美备”的盛誉。
重温汲古阁和毛晋的故实,我觉得,今天一个出版社或刊物办得好不好仍存在着这些关键问题:负责人对业务熟悉到什么程度?安心不安心于出版工作?能不能团结一批专家学者?能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相当业务水平的做具体工作的员工?再就是有没有一个收藏丰富、管理有方的图书馆可充分加以利用?
万贯家财变成了满屋雕版
纪念田老,缅怀教益
微笑的灵魂
没有中国的中国学
食人·王道
文明及其内涵
安妮·泰勒第十一部新作
一次文化沟通的尝试
哲学是什么
最新小说一瞥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