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徐志摩年谱》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王稼句
期数
1983年04期
诗人徐志摩正当年华正茂之时,因飞机失事,遇难而死。那是在一九三一年的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遇难后的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徐志摩的表弟、正在沪西圣约翰大学的陈从周出版了他编订的《徐志摩年谱》。由于是亲戚的缘故,陈从周掌握了大量原始资料,并辑有《志摩日记》、《志摩杂记》、《志摩随笔》和《志摩家书》,而《徐志摩年谱》则是综合的集大成的资料纂辑。此书虽然仅有百页,但内容丰厚,为人钟爱。因为当时是自费印刷,数量不多,十年浩劫之后,几乎成了海内“孤本”。许多现代文学研究者都为之奔波而不能得。我曾于陈从周好友王西野先生座间,得以一睹,爱不释手。
《徐志摩年谱》的书前冠以赵景深旧文《志摩师哀辞》,以作代序,且附有照片、手迹多幅 。编者态度严谨,行文省净;条条事实,有案可稽。不但根据志摩本人的遗著(包括日记、书信),亲朋好友的挽联、祭文和回忆文章,而且还用他人的诗文来印证史实。有的材料很僻,但也论据翔实,足可为证。如徐母何太夫人八旬寿诞启、叶遐庵的年谱等等 。
《徐志摩年谱》中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对怎样评价徐志摩极有价值。但以前为一些研究者所忽视。如在济南惨案发生后,志摩在日记中写道:“外交部长是欺骗部长,中央政府是昏庸老朽的收容所。”对当时的反动政府发出了愤慨之声。“我们既不能完全一任感情收拾起良心来对外说谎,又不能揭开了事实的真相对内说实话。这是我们知识阶级现下的两难。”一语道破了他当时的处境。一九二六年,志摩在《晨报副镌》发表《列宁忌日——谈革命》一文,原文写道:“我这里收到陈毅曲秋(曲秋系陈毅同志的别号——引者注)先生寄来一篇油印《纪念列宁》,那是他在列宁学会的谈话稿……”这些都是过去谈志摩所未曾涉及的。或许由于年谱体例的限制,有的珍闻也为此书所未录,如,一九三一年,胡也频在龙华就义,丁玲无法在上海立足,要回湖南常德去暂避,沈从文便与之乔装为夫妇,结伴赴湘,当时志摩奉送了全部川资,使他们安全离沪。这些资料都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这位诗人。
陈从周在《编者自序》中写道:“我编这本书只是提供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资料,所以内容力求有据,以存其真。过后有人研究五四运动后新文学作家的话,这书对志摩的一部分多少有一点小小的帮助。我文戋戋,唯此愿望而已。”三十多年过去了,编者的愿望也已付诸实现。而陈从周早已另辟蹊径,孜孜矻矻钻研多年,成为了中国古典建筑方面的专家。
(《徐志摩年谱》,陈从周编著,上海书店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印行,0.50元)
《徐志摩年谱》
教皇 教理书 宗教
细读康德
太史公笔法应如是
营造第三个话语中心
寻找现代化民族化的结合点
出版社应办邮购
让血性冲破牢笼
巴别尔之谜
我只说几句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