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读科特雷尔的《环境经济学》
作者金岩石
期数1983年09期
  过去,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发展时,常常忽视自然环境的作用,地球往往被看作是一个丰富的储藏库和无底的垃圾堆。一位西方学者曾说,人类奉行的是一种“牧童”经济,而不是“宇宙飞船”经济。前者表示对广阔无垠的平原进行无限制的、盲目的开发,后者表示以良好状态保存、维护、使用和再使用有限的资源。如果这种划分有些道理的话,那么社会主义经济应当是一种宇宙飞船经济。宇宙飞船的生态经济学所关心的,正是如何通过浪费较少的方式保持生活的质量,节省自然资源并减少自然资源利用中造成对人类的新的危害。这就需要社会的理智,需要科学的计划。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艾伦·科特雷尔的《环境经济学》,试图使研究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人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以下问题有个大概的了解:能源、粮食、矿产和清洁的环境这样一些人类基本生存必需品的费用和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包括哪些因素?怎样权衡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其中每个问题都涉及很多方面,可以做很多文章。然而,科特雷尔教授的《环境经济学》译成中文才八十余页,“简明扼要”可以说是此书的第一个特点。
  西方经济学家们一踏上“宇宙飞船”往往就变成了悲观论者,他们常说:“地球就这么大!”“零度增长理论”的拥护者越来越多了,早在十九世纪末,著名的杰文斯教授就预言世界将进入一个“能源枯竭”的时代,石油不可能代替煤碳成为大工业的主要能源。四十年代,福格特教授在他的《生存之路》一书中惊叹道:“呵!地球,又一个新大西岛!”现在风行一时的“增长极限论”就更加耸人听闻了,它给人们描绘了一幅世界末日的经济图画。科特雷尔不是悲观论者,他相信世界即将进入“短缺时代”,但“新的环境经济科学有助于指导我们渡过这个危险的时期”。
  “短缺时代”的压力也在中国投下了它的阴影,能源和粮食不足已成为一种潜在的危险,巨大的人口压力已经是妇孺皆知了。历来以地大物博著称的中国突然发现国内的人均耕地面积已从1949年的2.7亩降至1.5亩。尽管开了不少荒地,但由于土地的碱化、沙化等等,耕地面积还是减少了,生态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空气似乎是无限的,但空气污染也为自由使用空气规定了限度,人们开始抱怨灰尘,城市居民对刺鼻的汽油味议论纷纷。淡水似乎也是用之不尽的,但大规模的引水工程已提出了很多问题,地面沉降为自由取用地下水规定了限度。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日益减少,城里人听到清晨的鸟鸣已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对绿色的偏爱使人们种植花草的兴趣提高了。诗人们经常赞美的雨水也带来了忧虑,酸雨的威胁已经出现在大城市的上空。总之,无限资源的观念正在消失,人们开始关心周围环境,开始为他们的生活质量担忧。“保护环境”,已成为一种时代的要求。
  于是,环境费用问题出现了。既然环境质量的消耗是生活本身的产物,那么在环境质量成为一种有限资源的情况下,环境费用就是必不可少的。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把环境费用分为四种:损害费用、防护费用、事务费用和消除费用。损害费用是污染本身的直接费用,如废水排入河流造成的渔业损失等。防护费用是人们躲避污染的费用,如隔音装置等。事务费用指监测污染等等的费用。消除费用是个大头,如建立污水处理工厂等,这在环境经济学中是个热门的课题。
  科特雷尔认为,损害费和防护费是一方,事务费和消除费是一方,双方之间大致有一种反比关系,确定最佳平衡点的原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的确,从社会来看,绝对禁止污染是办不到的。“排除食用鱼中最后几个汞原子,或城市空气中最后几个铅原子,可能要花费巨额的资金,这些钱本来可以用在其它好处更大的用途上,为了更好地使用资金,某些污染是可以接受的。”和其他西方学者一样,科特雷尔用边际原则来确定最佳平衡点。我们应当怎样确定最佳平衡点呢?根据价值理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但社会主义经济不是以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方式,它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用价值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是制度本身提出的要求,就目前来说,本世纪末达到一个小康社会,就应当有一个小康社会的生态标准。用边际原则确定两类费用的最佳平衡点至少可以提供一个参考性的数量指标。
  近年来,庞大的人口已使人们意识到一种危险。一些人常说,当初如果听了经济学家一句话,现在就不会人满为患了。其实,生态问题也是一样,我们现在已经感觉到了生态失衡的危险,并且已经为过去的失误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现在的问题是:从长计较,尽可能少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为我们还债。科特雷尔的《环境经济学》虽然有许多错误观点,但作为一种参考性的普及读物至少可以唤起更多的人关心生态平衡。如果能象宣传计划生育那样宣传保护生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一定会有所提高。能量是守恒的,质量却是多变的,在宇宙飞船上,更重要的是质量。
  (《环境经济学》,〔英〕艾伦·科特雷尔著,王炎庠等译,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版,0.34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