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清代政治制度史的一个侧面
栏目品书录
作者赫治清
期数1985年04期
  《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全面系统介绍清代中央国家机构,同时又从清朝国家机关演变这个侧面探讨清代政治制度史,尤其是清代职官制度,是一本可读的书。
  “清承明制”,清代国家机关,几乎全部承袭了明朝封建专制国家的一切形式与内容,并有进一步的发展。清统治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旧制作了不少革除创新,其统治手段也有独特之处。诸如军机处之位居中枢,内务府之专管宫廷,理藩院之统辖民族事务,军权由皇帝独揽,以及对内阁、六部的改造等等。清代国家机构设置重叠,职能交叉,又分设满、蒙、汉额缺,并在一些机构中特设宗室额缺,同一官职的满、蒙、汉各缺的品级、职权有差,突出满贵族官僚的优崇地位。而军机处、内阁虽位处宰辅,但无综理国政的实权;六部名实不符,吏部只司签掣,无权铨衡全国吏治;户部只司出纳,无权统计全国财政;礼部只司典仪,无礼教之权;兵部只掌绿营兵籍、武职升转,并无统辖指挥之权,一切都“乾纲独断”,鲜明地表现了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独裁和民族统治的特征。鸦片战争之后相继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机构和清末的所谓“官制改革”,又无不打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和反映清统治者面对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高涨,力图挽救灭亡而强化国家机器的意图。《概述》一书对清代中央国家机构的全面系统介绍,对它特点的概括分析,以及历史沿革变迁的考察,为我们勾画了清代政治制度史的一个重要侧面。这对于研究清朝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概述》一书有下列三个特点:
  第一,该书除充分利用了《清实录》、《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等各种官书和私家著述及报刊资料外,还使用了大量清代档案。该书作者都是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多年的同志。一九七二年后,他们直接参与了馆藏清代中央各部院衙门五十多个全宗档案的整理,积累了许多有关清朝中央机关的资料,因而内容较为翔实完备,尤其是对清末“筹备立宪”时期“官制改革”所设机构的介绍特别详细,“民政部”一条就多达八千字。
  第二,在内容叙述和章节安排上注意了纵横结合,微观和宏观研究的结合。作者既用了大量篇幅从横的方面微观了清代中央国家各个衙门,同时又另辟一编从纵的方面宏观了有清三百年国家机关的发展演变,这不仅能使读者从书中具体了解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每个环节,而且也能从中得到清代中央国家机关的总轮廓,从一个侧面看到清代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趋势。
  第三,该书精心编制了《清朝中央国家机关设置一览表》、三十三个主要中央机构一览表,使人对清代中央衙门一目了然。书末所附《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文武职主要官员品级一览表》,凡书中提到的主要官员,都可以从中看出他们的品级,并能与文武职品秩相对照。这为读者检索和了解清代各机关及所属机构的地位也提供了极大方便。
  《概述》上编《清代中央国家机关的演变》把一六四四年至一八四○年作为一个阶段来考察,似乎略显粗一些。在章节安排和各章节子目上所使用的工力是否平衡得当,还可商榷。尽管作者介绍机构设置缘起、职掌时,比较客观,注意事出有因,落笔有据,但过多引文,多少有碍畅读。《清朝中央国家机关设置一览表》中所列机构,有些并非同时存在,表中却没有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变更关系。尽管作者已经注明,但仍使人感到有些遗憾。如果增加各个重要时期的清朝中央国家机关设置一览表,二者互为补充,效果将会更好些。
  (《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李鹏年等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六月第一版,1.50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