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内容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陈伟
期数
1985年04期
瑞士文艺理论家沃尔夫冈·凯塞尔的《语言的艺术作品》是一部试图找出能够适用于分析所有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准则的理论著作。要探索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性质,首先要确定文学作品本身的性质,对此,凯塞尔是这样认为的:“我们能够而且必须首先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完全摆脱它的创造者的和自主的形态。在一个文学作品中,没有任何本身以外存在的东西,这东西对于它有意义的存在是必需的。它既不一定要指示它的来源,也不一定要同一个现实发生关系。”作者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特性质就是:文学作品不同于科学作品,它不由于与某种外在事物的关系而具有意义。一件文学作品一旦被创造出来以后,它就是一个独立的客体,完全摆脱了它的创造者,它处于“自主的”状态。作者认为,非文学作品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就在于非文学作品是依靠指示外在的东西来取得自身的意义的,而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存在物,“每个文学作品表现一个统一形成的艺术世界。”(第380页)凯塞尔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是它本身,而不是被它所描写的东西。凯塞尔把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作了比较之后认为,文学作品的形式是从内容获得的,而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别的精神科学的内容是不同的,即使文学作品描写的观念和某一哲学思想的观念相同,它们的性质还是不同的。凯塞尔指出,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们构造的不同,“内容的研究首先必须在作品的构造方面,在作品中已经变得生动的世界的构造方面确定自己的方向。”(第312页)文学作品的独特性质不依赖于其观念的深度,而是依赖于它自己“形成之物十足的生命。”凯塞尔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画家德加对诗人马拉美说,他喜欢作诗,并且不缺少观念,但是依然不能成功,他请教马拉美原因何在。马拉美回答道:“我亲爱的德加,我们不是用观念而是用语言来做诗的呀。”凯塞尔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文学作品构造的重要性,他认为,经过构造的东西才是文学作品真正的内容,而在作品中被摹仿的东西并不是文学的内容。
应该说,凯塞尔对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研究已在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传统的理论把文学作品中被摹仿的对象称为内容,而把文学作品的表现形态和存在方式统统称为形式,但现代大量的文学作品并没有很确定的被摹仿对象,可它们又确确实实给欣赏者以审美享受,照传统文学理论对它们的结构进行划分,只能把它们称为形式主义的作品,而这是不符合这些作品的实际的。凯塞尔强调文学作品的构造,事实上是对文学作品表现形态的强调,然而,他强调的是构造的技能性作用,这样就不能结合文艺的本质揭示出文学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的真实状况。照凯塞尔看来,文艺学是研究文学作品的构造的,而研究文学作品的构造是为了使作品的整体性得到理解,换句话说,他把文学作品的构造一方面看作是使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独立性质的手段,另一方面看作是作家使欣赏者理解文学作品整体意义的手段。尽管我们承认凯塞尔的观点在局部意义上有正确的一面,可是从整体上来说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中最主要的缺陷在于它否定了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性质,因为依据这种观点,文学作品被表现的事物不属于“内容”,而是“本事”,文学作品的构造又只是使自身的整体性得到完善、使自身具有艺术统一体的性质的一种手段,这样,文学创作与社会的必然联系给忽略了,而这个被忽略的恰恰是文学理论的基石。
我们认为,文学作品与别的精神历史科学的作品一样都是意识形态性的,但是,由于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各有不同的作用,长期以来它们各朝着自己属性的方向发展,以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特性,在结构上也造成了很大的差别。在非文学作品中,表现形态和存在方式本身都没有意义,它们只由于被传达的信息而有意义,可是,在文学作品的结构中却不能这样进行划分,文学作品的表现形态是一个特殊的层次,文学作品的表现形态和内涵的关系既是“传达”的关系,又是“组成”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表现形态传达着内涵,另一方面,表现形态本身就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体验。
文艺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审美的反映,而不是审美的反映。它的内涵不仅在于“表现什么,”而且在于作者“怎样表现”,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不能表现出作者独特审美体验的作品是不会有艺术生命力的。
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的独特审美体验既表现在他的取材上,而更主要地反映在他对题材的表现形态上。如果说,题材是文艺作品的第一内涵,那么,在文艺作品的表现形态中就体现着艺术家怎样表现第一内涵的第二内涵。然而,无论第一内涵还是第二内涵,它们都来源于生活,都是作家对现实的审美反映,尽管这种反映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但都不改变它本身的性质,它们都是意识形态性的。
(《语言的艺术作品》,〔瑞士〕沃尔夫冈·凯塞尔著,陈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七月版2.10元)
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内容
我只说几句
破除自由贸易的迷思
人和书
《管锥编》中的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藏在木偶底下的手
图腾,塔布,力必多……
《一个值得注意的原则问题》
作为启蒙思想家的睿智与卓识
谈《生育制度》的日译本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