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作家不要随风转
作者
季浼
期数
1979年09期
一个文艺作品要修订重印,作家应当采取严肃态度,不要违心地对内容进行砍伐。如《青春之歌》是粉碎四人帮后重印的第一批小说之一,如果要修改,应当从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求提高,而不必去管什么“政治方面的问题”,可杨沫同志在《重印后记》中却说明,该书重印时修改了“明显的政治方面的问题”。原来在《青春之歌》的第一版中,林道静给王晓燕推荐的书目,有一本是瞿秋白的《中国往何处走》,但在重印本里却删掉了这个书名。这里无意评价瞿秋白,举这个小例子只在于说明,文学作品涉及史实的地方,哪怕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是否一定必须修改?《青春之歌》所反映的那个时代,象林道静这样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改造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中,她找瞿秋白的书看,是真实的,也是可信的。重印时为什么必须删掉呢?当时瞿秋白问题还没有澄清,在《后记》中交代一笔不也可以么?我想起了《家》的重印。据1962年第2版重印的《家》,有一篇后记,其中说:“除了少数几个错字外,我并未作新的改动。”巴金同志这种态度是严肃的。
作家任何时候都应当尊重历史的事实,不要随风转。
(顷读《书林》第一期,见杨沫同志重又提到《中国往何处去》。那么,删去这书名的事恐怕主要是编辑的意思了。但杨沫同志当时至少是同意的。)
作家不要随风转
象征性资本与象征性暴力
三松堂断忆
什么是新历史主义
钱德勒与管理革命理论
三对对立性格形成的六面体
访问世界书市
《良友画报》第一期
理解冬妮娅,更要理解保尔
走出李约瑟似的大山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