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关于《懒寻旧梦录》
作者
金台
期数
1990年06期
夏衍先生的自传体回忆录《懒寻旧梦录》是一本畅销书,第一版一九八五年七月出版,因出版时有新闻报导,所以发行后即被抢购一空。第二版一九八六年十月印刷,印数仅一万册,比第一版还少,上市后也很快售完。由于物力财力所限,三联书店再印无力,以致书店已见不到此书了。一版我已有,二版却久觅不得。去年出版界一位老友赠我一册二版,十分高兴。二版与一版相较,在内容上没有增删,只是更正了一些漏校的错字,其中就有我关心的那个“上”、“下”之差,为这两字之别,我求索了好几年。
《懒寻旧梦录》中有一篇长约五千字的“自序”,作者叙述了他著书的目的和经过,其中着重提到“文革”期间,他在监狱中被迫交待时引起了往事的回忆。出狱后,这位世纪同龄人、亲身经历了三十年代中国文艺界论战的幸存者,认为有责任“把当时的历史背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具体情况、党内外文艺工作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等等,尽可能地记录下来,供后人研究和评说”。在这个长篇“自序”的最后一段,作者写道:“也正是写完了‘左翼十年’这一章的时候,李一氓同志送我一副他写的集宋人词的对联,下联是“从前心事都休,懒寻旧梦’,我非常欢喜,就把它作为这部回忆录的书名”。在这一段中的下联的“下”是漏校的错字,在二版中便更正为“上”了。
这个更正很有必要,因为文章中还有文章。
《懒寻旧梦录》出版后,在一次“庆祝我国著名文学家、电影事业家和理论家、翻译家夏衍同志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五十五周年”的茶话会上,李一氓同志提到:刚出版的《懒寻旧梦录》引述我送夏衍的对联“从前心事都休,懒寻旧梦”,是上联,不是下联。夏衍没写出的下联是“肯把壮怀销了,作个闲人”。我的意思是说,你(夏衍)肯把壮怀销了作个闲人吗?是鼓劲的意思。
那么,这副对联是摘自何人的词作呢?我写信求教,他回信说:“从前心事都休”引自蒋竹山(蒋捷)的《高阳台》(送翠英),“懒寻前梦”引自谢勉仲(谢懋)的《风流子》(行乐),“肯把壮怀销了”引自李伯纪(李纲)《喜迁莺》(塞上词),“作个闲人”引自苏东坡(苏轼)的《行香子》(述怀)。
只是谢懋(谢勉仲)的《风流子·行乐》中那句“念夜寒灯光,懒寻前梦,满窗风雨,供断闲愁。”其中“懒寻前梦”,是“前”不是“旧”,而且李老在给我的信中也特别注明是“前”不是“旧”。可是他为什么把前写成旧呢?夏公也以此作为书名题签。对此,他们没有说,我也没有再问,也许是声韵,也许是记忆,但都不妨碍我的理解:《懒寻旧梦录》是一位世纪同龄人、文艺界前辈回忆过去,还向前看的书。
关于《懒寻旧梦录》
市民心态研究
依旧怀念一九六八
费希特的矛盾
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
历史的谛听
香港出版《於梨华作品集》
文学的纯文学研究
印度艺术里的精神
科学价值相对说和社会科学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