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绣春囊之变”
作者
朱健
期数
1992年04期
何物绣春囊?似不必诠释。笼而统之,可亵顽不可远观、一种“华丽精致”的绣品便是。邢夫人戏称“狗不识儿”。傻大姐天癸未现,不知不识,创造性地想象赤条条“两个妖精打架”。果然,妖精打架,谁见谁怕:“邢夫人接来一看,吓得连忙死紧攥住。”大概是怕“妖精”跑掉。一番周折,到达王夫人手中,竟吓得她老人家“气色更变”;与嫡亲侄女又是侄媳的凤姐说起,“越发泪下如雨”,“又哭又叹”。凤姐从小便有杀伐决断,自称不怕阴司报应,“狗不识儿”之类不知见过凡几。而今却也“更了颜色”,“又急又愧,登时紫涨了面皮,便依炕沿双膝跪下,也含泪诉道”云云。怪哉!怪哉!此物一经傻大姐之手,难道变成哪位仙师道长的“五雷正法”、“翻天印”不成?诚然!诚然!“法宝”一旦祭起,便搅得大观园内外人仰马翻。最可叹息者是几个纵无大善、也无大恶的年轻生命,由此而确定了最终归宿。《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七十四回),年龄最小的惜春,一夜风雨,大彻大悟,矢志不移选择了“独卧青灯古佛旁”。《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七十三回),二小姐之懦正是几次三番折腾后可怜兮兮的彻悟。园内聚赌大头家是她乳母,业经贾母亲自查办。邢夫人怀揣绣春囊、志得意满又跑来把这无娘小女子尅了一顿。抄检大观园,唯独从她的大丫头司棋箱中搜出表兄潘又安的“情书”。延至七十九回遂有《贾迎春误嫁中山狼》;随随便便一盆水般泼了出去,自然情理中事。三姑娘则风标高张,“遂命众丫环秉烛开门而待”抄检大军,直是亚夫细柳营甲仗森迎汉文气势。一场活剧,酣畅淋漓。一番诤言,声泪俱下。这是探春式的大彻大悟。“一帆风雨路三千”,红楼梦曲子一支《分骨肉》,并无多少难舍难分凄苦情怀。而是“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的通达;是“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的叮咛祝福和终于自累累羁负下走出的解脱感。后四十回写探春远嫁,无一言及于她如何悲悲切切。倒是《悲远嫁宝玉感离情》(一百回)。笔下如此识见,也自不凡。那么,大观园之夜该是痛定思痛、彻夜难眠吧。芳心如何料理,似可约略得之。怡红院内另场活剧,着墨不多。声情并茂不下于秋爽斋;火爆或有过之。好就好在晴雯一言未发却着实以性命拚死一搏,挞击“奸谗”的卑劣,维护做人的尊严。人生能得几回搏!勇者晴雯,求仁得仁,也算清清白白地死得其所吧。潇湘馆中是“文斗”,没有“武斗”。抄检起来,滴水不漏又彬彬有礼有节。很有点“凤尾森森、龙吟萧萧”的气氛。苏州姑娘林黛玉一反常规,既没耍小性,也不哭鼻子,泰然淡然漠然以处之。是一种超脱的执著,“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自信,对“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轻蔑,与宝玉特殊关系毫不掩饰的坦荡,由爱情忠贞而产生临难不苟免的无畏。当然,这也是入世极深、用情极专至于痴迷的另一类型的大彻大悟。境界、气象,人所难能。真真难为这多愁善病身的弱小孤女!较之闲云野鹤式的看破红尘,需要更多修真养性功夫。宝钗是另一番发落。依照凤姐高见,因为是亲戚,“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林姑娘这家亲戚刚刚抄过)。虽如此破格优惠,薛大姑娘还是找个借口搬出了梨香院、大观园。明哲保身也罢,激流勇退也罢,大彻大悟也罢,岂奈到头来还是身不由己何!可以搬出是非之地大观园、甚至荣国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薛大姑娘虽有“好风凭借力”,也决无可能逃出宗法血亲大网络内相砍的灾难漩涡。面对这场大观园内空前未有之变,那位一贯以惜花护柳自誓的怡红公子干什么去了?此君即使有为难之处,不便挺身而出、面谏廷争;至少可以来个行之有效的装疯卖傻法,扭转斗争大方向,保护无辜者、至少保护晴雯一人嘛。不必查阶级烙印上纲上线。无须以历史局限曲为护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为至妥。抄检之事尚于密室策划之际,晴雯已被王夫人叫去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先定性定案,后审查发落,属贾府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不必说了。怡红公子不知就里,正为此而“不自在”即闹情绪。月黑杀人夜,“忽见一干人来,不知为何直扑了丫头们的房门去”;直扑者,肆无忌惮也。贾宝玉至此还不明白“绣春囊之变”实质上是冲他来的,毫无思想准备。一闹情绪,二无思想准备,这位“无事忙”、“富贵闲人”能有什么像样的作为呢?但贾宝玉最为可贵之处,也许是天地造化赋予他的至诚至性至情未泯。即使像秦钟、琪官此类“断袖”之交,他也是情之所钟,“玉函”以贮,平等相待,决不倡优蓄之。这大概算不得什么高尚情操。总比满口仁义的伪君子,道貌岸然的淫棍荡妇,在“人”的品位上高出一筹。于是,在“绣春囊之变”滔滔浊流中,再经几个浮沉,呛几口脏水,我们终于读到了出之肺腑、蘸之血泪谱出的《芙蓉女儿诔》(七十八回)。这是“顽石——宝玉”被“抄检”大棒一捶再捶、直捶得血肉模胡、粉身碎骨后,发出的悲愤、惨烈、决绝的嚎呼;是一种带野性的回归“顽石”本体生命的嚎呼。“太虚幻境”里神瑛侍者的影子已很少很少。也可以称之为真正大彻大悟的禅机、偈语吧。胡风先生长年缧絏之中,苦读《红楼》,心性自易与古人通。汗血交进,珠泪灿然,结晶于一支《石头记交响曲》。创见多多,有待阐发。这里只能要略言之的是:胡风先生以文论大家的卓见特识,深切体察“文本”内在血脉肌理、经络肯紫,提出曹翁大书“只写到《芙蓉诔》为止”的独到论断。历史实际是否如此或未必如此,尚待探隐。然则,大哉斯言!若非有对前八十回全局在胸的艺术把握而运命如风,实难出此论。悲剧、情感已臻顶点,人物命运结穴均可料见,即使真有大笔如椽,想再往更高处翻,恐也难乎为继了。曹翁至此“泪尽”辍笔,正是巨匠高手所难及处。有趣的是世事文情道未必同而理有可通。王蒙先生以自身创作体验为张本,就长篇小说谋篇经营做观察,深长思之又感慨言之:“前八十回之伟大自然使我们为后四十回之佚散而长叹!同样,前八十回之伟大也完全可能成为后四十回写不下去,写不完,写出来了也大不如前的根本原因!”“小说小说,小说结尾的最大困难是它前半部分中间部分特别成功!”(《话说<红楼梦>后四十回》,见一九九一年九月《新华文摘》)大哉斯言!甘苦之言,透辟见底之言,近乎为胡风论断做证之言,攀附骥尾,冒充两句“红学”之言:后四十回之不可复见,是否曹翁具巨匠自见之明,托词散佚,不愿示人以陋呢?果戈里焚稿驰誉世界文林,垂范后代。艺术良心无价。曹翁果有是举,我辈后人,虽以不得见后四十回为莫大憾事且亦无复其为憾!
话回本题。由是观之,“绣春囊之变”并非一枝一节,而是牵动贾府全局或曰曹氏全书的悲剧大潮。是腐朽邪恶吞噬青春生命灵秀之美的悲怆大乐。浊浪排空,甚至把抄检大帅王熙凤一并席卷而去。抄检之前她“恃强羞说病”(七十二回)。一夜辛苦,扶病之躯身心很受了点折磨。次日,延太医看病后为之立“药案”如下:“看得少奶奶系心气不足。虚火乘脾,皆由忧劳所伤,以致嗜卧好眠,胃虚土弱,不思饮食。今聊用升阳养荣之剂。”主事当家的二奶奶似乎没有必要行贿送礼求医生开病假条而不理政务。“忧劳所伤”、“心气不足”,辨症施治,概属实情。如此说来,《王熙凤力诎失人心》,无待于《史太君寿终归地府》(一一○回),已提前兑现。“绣春囊之变”后,她已很难有令行禁止的威风气派了。说她“力诎失人心”,病在其次。主要是她在这场巨变中,已“辣味”全失,处处被动,事事被动,一切行动都要听类归仆妇奴才王善保家的指挥。因为她看到奴才背后那张可怕的无形之手,无影之拳。这真是英雄末路,不得不仰人鼻息,在自己看得清清楚楚的一场“玩笑闹剧”中扯旗挂帅,充当傀儡木偶大头目而脸面丢得精光。说到闹剧,又见曹翁巨匠手笔:空前未有之变的悲剧是以闹剧形式上演的;而闹剧却又写得如此从容大气,不苟言笑,不露讥刺,堂而皇之,宛如一出正剧。掩卷而思,心驰物外。宗法血亲大网络内相砍一幕幕活剧,不是大多属于以正剧面目上演的闹剧而酿造着数不尽的悲剧吗?吾先民苦此久矣!曹翁以性命与其咏歌的人生世相溶为一体而成此巨制伟构。文体的范式本身即为历史真实的范式。作品的艺术生命中流注着历史本体的生命。仰之弥高,远非构思神巧、文字佳妙所能道其万一。红楼读梦,也许应从此一或另外之大处着眼,方能见另番景色。即使就“闹”论“闹”,也是说不尽的话题,道不完的感慨,决非一个“闹”字了得。比如绣春囊之属,斗胆断言:宁荣二府自老祖宗起的男女主于户户有之。也可谓之“家家家庙”:是他们供奉之神物,精神的“图腾”。朝夕顶礼,较之对宗祠神主牌位,虔敬多多。而今一经“傻大姐”之手,遂成见不得人的祸祟,必欲兴师动众抄检之而后快。仿佛这伙荡妇淫棍全成了呆头呆脑“傻大奶奶”“傻大老爷”“傻大哥”“傻大舅”。伪善者用自己的手爪掀掉假面,撕碎纸冠,原形毕露。此“闹”之一。抄检目标一眼瞄定大观园。园内往的是寡妇孤儿、公府“娇客”,加上那位不男不女,亦男亦女的怡红院主人。此君无奇不有,抄他一下,尚无不可。到寡妇家、未嫁的大姑娘闺房里去抄检淫秽物品,真可谓匪夷所恩,自辱家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挑动屎坑大家臭。卑污目的必伴以卑污手段。此“闹”之二。无“哄”不成“闹”,没有起哄者小打小闹也闹不起来。说到赵哄,题目大了。吾我尔汝,未必没起过这样那样的哄。大庭广众,一贯正确;清夜自问,或有汗颜。过不责众,相忘于江湖吧。而今而后,安度晚年别再瞎起哄也就是了。这里只说“春意儿”闹剧中主要起哄者。王善保家的,奴才小人,紧跟主子,诚心诚意起而哄之。升腾无望,图点小利而已,不足挂齿。凤”丫头何等样人!嬉笑怒骂,俱藏杀机;粉面含成,千夫辟易。如今形格势禁,被掀到第一线做不光彩的恶人头。违心行事,有苦难言。只好说“可以理解”吧。王夫人貌善而心硬,生性愚而歹,懦而拗。智商与阿嫂伯仲之间耳。邢夫人打发王善保家的把绣春囊送到她这里,她只觉如火球般的手,竟不懂得把球原封不动踢回去请大伯子、阿嫂发落,却揣着丝丝冒烟的火球去责问凤丫头。人是并未找错。相对声泪俱下,足见心中都有个鬼。无可奈何,只得听从王善保家的提出的“治安策”:兵发大观园。可见她本是迫于大伯子、阿嫂声威而奉命起哄,相当勉强。有意思的是:王善保家的点了晴受的名,这位夫人心病诱发,精神大变,由起哄而转为主动出击。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晴受“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便是铁案如山的罪证。必须引用“清君侧”的老例,从宝玉身边除掉。晴雯,晴雯!固有招怨之由。在丫头们的世界中颇有点奴才大总管的派头。但决非巧言令色、狐媚惑人之辈。“寿夭多因毁谤生”,明明是代林姑娘受过而香消玉殒。怡红公子为之长歌当哭,潇湘妃子参与琢磨文辞,自非偶然。至于想从她箱子里以及整个大观园里抄检什么淫秽物品,幌子罢了。幌子者,旗帜也。于是我们便看到这面邢夫人据说是从傻大姐手里捞到的绣春囊,辗转到了王夫人手里变成驱灭淫邪的大旗而高高擎起,授与风姐率队出征。“城头变幻大王旗”,正是清除异己的绝招,杜塞众口的脏布。此“闹”之三。“闹”到这样的水平已够高的了。势所必至,理所必然,王熙凤挂帅始臻“闹”之峰巅。因为宁、荣二府,凤丫头是出了名的“妖精打架”健将,一路打将过去、打将过来,文武昆乱不挡。用贾琏的话说就是“不论小叔子侄儿,大的小的,说说笑笑”;否则,下作如贾瑞怎么会想吃天鹅肉?足见她河海不择细流了。不仅此也。这位二奶奶还是“捉妖”专家。不久前便曾在自家房中捉到两个正赤条条打架的“妖精”:一名贾琏,一名鲍二家的。这样“打”、“捉”两项全能健将专家,到寡妇嫂子、未嫁小姑和表妹房里去“扫黄”。“闹”而至此,叹观止矣。吾将词穷结舌而无言。
再说下去,就是前面提到“玩笑闹剧”的玩笑二字。这场酿造了重重悲剧的闹剧其实是不出场的大人物精心设计的一个玩笑。只好再次借重“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识见、才干、气概绝对群芳之冠的三姑娘一言。是她打了王善保家的老脸一记响声今尚可闻的巴掌。是她不卑不亢又派人打听王善保家的顶头主子会做何反应。次日,信息反馈就到手了:“王善保家的挨了一顿打,大太太嗔着他多事。”对此,探春一声冷笑、一针见血:“这种掩饰谁不会做,且再瞧就是了。”这样的话,局内人、局外人俱听得出抛着这个大“玩笑”的黑手从何处伸出。所谓欲盖弥彰是也。任何诠解,概属多余。只提个小小问题:众位看官!有哪位果真相信曹翁“纪实”之笔,有位“傻大姐”拾到绣春囊上缴邢夫人,以便她老人家来开这个大“玩笑”吗?究其实曹翁不过是听了邢夫人一面之词,并非“纪实”,而是“耳食”。盖“傻大姐”早被邢夫人以“打死”相胁,决然不会扩散“绝密”消息。如果咬文嚼字可以阐释“文本”,看官们兴许惊诧“傻大姐”之近乎子虚乌有。按:“贾母这边提水桶扫院子专作粗活的一个丫头”,老祖宗赐名“呆大姐”,又叫她“痴丫头”。这是她的官名、大号。邢夫人在园门口遇见她,张口就喊的也是“痴丫头”。只是在邢夫人接过绣春囊后一变而为“傻大姐”了。不是邢夫人,而是曹雪芹运笔如魔棍,把她“点化”而成。此后,神龙首尾,俱未再见。突兀而来,突兀而去,只为扮演交囊与邢夫人这一过场角色。至于职司清洁工的“痴丫头”,其母乃贾母这边浆洗衣物的头目儿。母女两代皆干干净净专职从事清洗乌七八糟玩艺儿的劳动,不可妄声诬蔑。倒是“傻大姐”之名,令我想起那位“傻大舅”来了。因为他绰号“大舅”,使我《话说邢夫人》时,犯了错误,把他当成了夫人的“哥哥”。落实看去,原是“弟弟”。哥哥名邢忠,岫烟姑娘的父亲,才是真正大舅。“傻大舅”叫邢德全。音译“行得全”。意译“啥事全干得出”。排行应为“二舅”“三舅”。曹翁魔棍点化而成“傻大舅”。落笔之际心目中两“傻”是否重影叠印,不敢妄度。然南柯一梦,人生世相变幻无常。聊存一说尚可。强作解人,便贻笑大方。
当然,以“左性”“愚强”著称的邢夫人之智商,难有此绝活。大老爷贾赦将军,便属略施小计了。于是,话题又回到已一再言之的“相砍”之说。追本溯源,也许要从“四大家族”说申而论之。
一九九一年岁杪。冰冻雪封,水仙凌波,山茶含苞。长沙东圹。
“绣春囊之变”
司法审查:技艺理性与法治
文艺社会学的当代轮廓
中国男性的“女性主义”
在堂吉诃德的甲胄之后 上
以恶致善还是以善致善?
一部成功的劳作
开拓文艺心理学的宏观研究
《游仙窟》与《万叶集》
透视北京四合院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