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
栏目读书短札
作者黄湘
期数1992年08期
  活着的人类有什么资格谈论死?尽管如此,人类还是喜欢变着法儿谈论它。像瓦雷里的“大海平素的清澄,起了蔷薇色的烟尘,又恢复了它的纯净。”因为现代人己能从说死中体验到一种至上的快感,就像普鲁斯特让他的马塞尔“追忆流水年华”感到幸福一样。
  德勒兹与热奈特二家释《追忆流水年华》,称它的基础不是展示回忆,而是学习掌握符号。一方面所指之物与词语在说话者心目中引起的想象永远不是一回事;另一方面能指移向所指的过程势必受到种种迂回曲折的歧义的干扰。
  以前,现代主义作家自以为在向无穷历史深度忏悔时,其实只是在向各自的死神忏悔。为什么会这样误会呢?因为,自从陀思妥也夫斯基以来,狂欢节的残膏剩馥在现代文学中得以充分发挥。向一个人的死神忏悔,也可以被狂欢成向历史的无穷深度忏悔。乍看起来,秩序己经建成了——
  但世界上偏有尼采所爱的那种羞于掷骰子中注的人,老是扪心自问:我是不诚实的赌徒么?——因为他想失败。
  这种人颠覆了现代主义貌似宏伟的大厦,却让《为芬尼根守灵》的十八种语言潺潺流淌。他们的诚实只是:既然我们都还是活人,我们为什么要向死神忏悔?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