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活法与写法
栏目品书录
作者周月亮
期数1993年11期
  浪漫,是人这个类的根性。当我们常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等等,都是在描述着这个根性。真正的浪漫主义者就与众不同了,他们是富有激情的个人主义者,走的是一条通向内心的神秘之路。要了解他们、并通过这份了解感受、领会人的浪漫根性,唯一美妙的办法就是走入浪漫主义的艺术世界。
  休·霍勒具有把整幅布放在剪刀下的实力,他能将哲学、文学、绘画、音乐、政治风俗、社会心理以及那些作家、艺术家们的个性整合成一股和谐、清澈的语义流,很有人情味地向你漫过来,自十九世纪初以降的欧美的怪杰英才们,以其典型的身姿向你劈面走来。
  他们先锋,却并不摩登。他们永远超前,所以也就永远孤独,他们留给人类的遗产之一就是孤独崇拜。他们活着就享有盛名,其内心无一不充满喧哗与骚动,却一律都相信最伟大的激情有赖于孤独和寂寞。他们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宗教般的火把。对于他们而言,创作艺术绝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使命。每个浪漫主义艺术家都有不可解的乌托邦情结,他们所奉行的“绝对律令”,要求自己与“永恒真理”息息相通。他们都是与“上帝”交朋友的人,面对金钱世界及其思想体系,他们都有一副与其娇嫩脆弱的气质无法相孚的性格力量,这力量来源于他们对个性的执著达到了与生命共存亡的境界。所以当愚昧的世界以全部的不信任向他们袭来时,他们岿然屹立,凸现出智者的尊严。
  “只有一个人生”。逝者已矣,活着的也终究要死。反正是要死的,何不浪漫起来——回归你自身!固持己性,护惜性灵,抵抗异化,这样才叫潇洒,才能生动。弄笔的朋友,更该甘于孤独寂寞,走你自己的路。因为趋时从来就是消灭个性和创造性的最好办法。陈寅恪不正是一个举国嚣嚣之中的独立怀远的浪漫士,没有那份忘怀得失的浪漫情怀,他能作出“不死”的学术贡献?
  霍勒却不这么激动。他若激动了,反而没有这么大的信息量,因为那就是写他自己了。他用的是文情并茂的史笔,客观、从容、舒展地展示了一个乌托邦之城,并且指示出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代表性的名画,让你直接去体会那说不尽的浪漫心意、历史风情。
  (《浪漫主义艺术》,〔英〕休·霍勒著,袁宪军、钱坤强译,上海三联书店一九九二年一月版,90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