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经济学家为什么倾向于奉行“经济学帝国主义”?
栏目短长书
作者蔡昉
期数1999年06期
  社会经济现实本身本来是没有界限的,由于人类能力是有局限的,因此,为了人们研究的需要,社会经济问题被人为地划地为牢。纳入各种各样的社会科学学科。随着人们向研究的深度进军,已经划分的传统学科仍然有继续细化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研究技术手段的改进,以及专业化知识的逐渐积累,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应该提高,从而社会科学也形成另一个趋势,即综合的趋势。作为这个终究目标的一个阶段或一种准备,跨越学科的研究和学科间的渗透不可避免。我把这称作正当的跨学科和学科间对话。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当然也表现出了这种趋势。
  跨学科研究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研究者个人必须真正具备所涉及学科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二是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学科是否具备足够的发达水平,以致跨学科成为一种学术发展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所以,一般来说,跨学科研究或所谓“学科的帝国主义”首先产生于那些相对发达的学科。或者说,跨学科研究中作为出发点的那个学科应该具有较高的发达程度。
  经济学常常表现出这种“帝国主义”倾向。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从经济学基本假设出发,对种族、婚姻、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经济学家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帝国主义”倾向,例如用一些经济学理论框架解释社会、文化、历史等现象。有付诸文字的,也有流传于讲坛的,影响不可谓不小,以致冒犯了相关学科的学者,促成若干桩学术公案。为什么经济学家容易奉行学科的“帝国主义”态度,为什么会出现从经济学出发的跨学科公案呢?我以为有几个原因:
  第一,过去二十年使得经济学获得了一个“显学”的地位。作为改革开放二十年的结果,经济学得天独厚,享有十分特殊的制度变迁经验,成为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进步的确很大很快。特别是随着经济现象,经济形势越来越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发生直接的关系,所以,对经济学家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学家发言机会越来越多。当他们到了别人家的地块上,很容易发现别人地种得不好。
  第二,经济学的确有它的一个优势,即一旦接受并习惯于经济学的经济理性假说,比较容易将其应用到对许多非经济现象的解释上面,而且往往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逻辑上的一贯性。经济学经世济用的特点,也使其天生具有一种侵犯的性格。
  第三,现代经济学高度的数学化,令许多经济学家对在本学科的深入研究望而却步,强烈地感觉到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这时,及早把投入转向另一个看似不那么肥沃的土地,似乎可以提高边际收益。
  我认为目前经济学这种跨学科倾向很可能属于不正当的,需要对其有几分戒备。首先,经济学家天生具有破坏性。西方有一个笑话讲工程师、经济学家和外科医生争论谁的职业是最古老的。外科医生首先提醒说,别忘了人类是怎么产生的。当上帝取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夏娃,那个手术当然是外科医生做的。工程师不同意:你记得在那以前上帝先创造了世界,完成把天与地分开的工作,除了工程师还有谁能做到呢?经济学家则更为自豪地说,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只有混沌与混乱,而那是谁造成的?
  其次,中国经济学整体发达程度和个人素质都还不具备综合社会科学的条件。无庸讳言的是,中国经济学看上去明显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后发优势”,即传统经济学与现实严重脱节,与现代经济学不接轨。从而一旦开始接轨的过程,“拿来”的机会非常多,收益也十分显著。从绝对水平看,中国经济学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还是巨大的,特别是从经济学家队伍的整体状况看更是如此。而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对经济学的需求来看,经济理论更是不尽人意。
  同时,我国大多数经济学家的人文素质较弱。事实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速度之快,使经济学处于一种特殊的供求状况,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显学”。又由于基数较小,奉行“拿来主义”十分容易。所以经济学家读书只需浅尝辄止。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今日,经济学家仍然被认为是读书最少,对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了解较差,从而也是最缺少知识分子气质的一伙人。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尚未达到奉行“经济学的帝国主义”的水平。我们自己家里的“自留地”还有待更好地侍弄。
  一旦出现了这种不适当的跨学科或冒犯怎么办呢?其实,我们迄今为止说经济学家还不够资格奉行“经济学的帝国主义”,仅仅是一种假说,或者仅仅对经济学家整体而言,决不敢断言发生的帝国主义侵犯一定是不合时宜的。所以,一方面,学术刊物和出版社应该建立一个篱笆,用学术规范抵御不正当的侵犯。学术刊物和出版部门规范性差,给不正当的跨学科提供了机会。经济学家是非常理性的,既然我们自己也知道,在存在制度缺陷的条件下,机会主义行为或所谓的“道德风险”最容易发生,那何不利用一下这个机会。所以,你也可以把经济学家不适当的冒犯,看作像索罗斯对发动金融狙击的解释一样,算是提个醒。
  另一方面,我建议对待任何时候发生的,由任何人发动的这种侵犯,应该避免采取一种乾隆皇帝式的态度。十八世纪末一位英国贵族,花了一年的时间,把乔治三世送给乾隆皇帝的礼物运到中国。礼物总共有六百件,其中不乏一些反映当时英国科技发展水平而中国没有的物品,如天象仪、地球仪、数学计算仪器、航海用的经线仪、望远镜、度量仪器、化学仪器、玻璃制品、铜器和其他制品。当这些礼物送至皇宫时,那位负责此事的官员却对送礼人说:我们哪有地方放你们这些淫巧奇物,况且我们也不需要贵国制造的任何物品。我对遭到冒犯的兄弟学科的朋友有个建议,不妨把经济学家的侵犯视作一种礼物,合则用,不合就把它束之高阁。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