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也谈茶花女及其他
作者徐龙华
期数1999年10期
  近读何兆武先生《茶花女、维特、斯宾诺莎》一文(载《读书》今年第七期)称:“《茶花女》一书林译本题名为《茶花女遗事》,署名亦非林纾,而是‘冷红生’。开篇有云:‘晓斋主人(按即杭县魏易)归自巴黎’,语冷红生曰:巴黎小说悉出名手,而仲马父子尤著,因以《茶花女》一书授林纾。故严格地说,此书并非林译,而是晓斋主人‘口授’,冷红生‘达辞’也。”愿就此做补充如下。
  一、《茶花女》一书林译本题名实为《巴黎茶花女遗事》(畏庐藏版本,一八九九年在福州印行)。何文以为晓斋主人即杭县魏易,非也。据杨义等著《中国新文学图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第35页:“1897年,林纾中年丧偶,牢愁寡欢。从法国归来的王寿昌(晓斋主人)对他称赞巴黎小说都出自名手,其中仲马父子最知名,茶花女遗事尤为小仲马的极笔。”翻译它,“子可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绍一名著于中国,不胜蹙额对坐耶!”(杨荫深:《中国文学家列传》)于是在游福州鼓山的船上,王寿昌口授,林纾笔录。
  又据《林畏庐先生年谱》(二卷,朱羲胄撰,《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之一,世界书局铅印本):其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条记谱主(林纾)与王寿昌合作译《巴黎茶花女遗事》,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条记与魏易合译《拿破仑本纪》等书。亦可参看钱钟书《林纾的翻译》第三十四条注释:“魏季渚(瀚)主马江船政工程处,与畏庐狎。一日告以法国小说甚佳,欲使译之,畏庐谢不能;再三强,乃曰:‘须请我游石鼓山乃可。’季渚慨诺,买舟载王子仁同往,强使口授《茶花女》。……书出而众哗悦,林亦欣欣。……事在光绪丙申、丁酉间。”(载《七缀集》第110-111页)光绪丙申、丁酉是一八九六、一八九七年。王子仁,即王寿昌。综上可见,晓斋主人应为王寿昌,而非魏易。
  二、金克木先生与何兆武先生都是学界前辈,博闻强识。两位先生在事隔多年,手头无书的情况下仍能凭记忆背出郭沫若译诗,令人可钦可佩,然两位先生所记文字与郭诗都微有不同。查郭氏《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收入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郭沫若研究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得郭诗原文如下: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的至圣至神;/啊,怎么从此中会有惨痛飞迸?//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你看呀,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目语:/请做个堂堂男子哟,不要步我后尘。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