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也说沙尘暴
栏目
读书平台
作者
陈烨
期数
2002年03期
看了《躲不过去的沙尘暴》(《读书》二○○二年第一期),作为中国沙尘暴的故乡人,遂不由得有了动笔的冲动,但非为凑趣,实乃有话要说。
把个北京城搅得暴土扬尘、暗无天日的沙尘暴,主要来自我的故乡——内蒙古。它一路肆虐来到京城时已接近尾声,淫威减了大半。与刘东先生一样,我自忖也不算狭隘之人,关心中国的痛苦、关心家乡的痛苦当比关心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的事情来得更切实一些。如果把刘东先生的文章比作在制度文化层面给中国的沙尘暴“号脉”的话,那么我想从另一个侧面道出沙尘暴得以横行的另一个事实。
曾几何时,农业文化借助其人口与某种理论的优势进入草原,耕地蚕食着草场,铁锹赶走了牛羊,而这一切都是在所谓“先进”战胜“落后”的名义下完成的“杰作”。
把沙尘暴归因于战胜“粗放经营”畜牧业的“精耕细作”的“草原农业”不尽然合理。翻看近二十年内蒙古有关牲畜总头(只)数的统计资料,那些表示“畜牧业连年大丰收”的数字也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持续恶化的草原生态早已是悬在牧业民族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物质欲望无限膨胀也披上“先进”思想的外衣占据人们的头脑时,对草场退化、沙化的忧虑也轻易随着牛羊数量的增长而渐鼓的钱包带来的喜悦所替代。当幸福仅剩下用钞票衡量的时候,文化传统中一切有价值却不能马上带来金钱的东西便被当作“糟粕”而废除并被人渐渐忘却。于是草原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成群的牛羊在黄沙裸露且稀疏的草间奔走觅食的奇观。沙尘暴注定成为这种一味追求发财致富的短视行为的产儿。
春日不远,沙尘暴将会宿命般地如期而至。我不敢让谁拭目以待,那么就闭上眼睛等待沙尘暴的再次“洗礼”吧!
——沙尘暴,我们真的躲不过吗?!
也说沙尘暴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
马克·吐温的历史命运
《约翰·契弗日记》
怀疑和思索是多么重要
向生存提问
为谁按下快门
探索历史的复杂性
《香奁集》作者不是和凝
从李约瑟的参考书目说起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