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桃花扇”是折扇还是团扇
栏目短长书
作者包铭新;沈雁
期数2004年10期
  清代传奇《桃花扇》流传颇广,其中有一把画了桃花的扇子,是剧情发展的重要道具,且构成串通全剧之线索。作者孔尚任在“凡例”中喻之为全书之“珠”,“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又在“小识”中称:“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荡子之题也,游客之画也……”可见扇在此书中之重要。
  中国扇子中,折扇和团扇是两个大类。在折扇和团扇上书写绘画,更是文人雅士的爱好。日常生活里,团扇、折扇承担多种角色:遮面、扑蝶,扇风、驱蝇。在孔尚任的传奇中,桃花扇更是定情之物。
  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其形状特征或材质特点,折扇和团扇又被赋予多种别称。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由于其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因其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团扇的产生时间较折扇早,即使按较保守的说法,也在东汉成帝时就已开始使用了。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别称更多。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合欢吉祥之意,得名“合欢扇”。又因扇面使用丝织物面料,而纨可泛指丝织物,也被称为“纨扇”。唐代用纱罗制扇的普及,又使得“罗扇”之称产生。及至明清,苏州地区曾生产宫中所用的团扇,民间以此为荣为贵,攀龙附凤,遂将日常所用之团扇一概称为“宫扇”或“绢宫扇”。
  这个桃花扇究竟是团扇还是折扇呢?孔尚任在《桃花扇》中交代得不甚清楚明确,于是后人对此就有了不同的认识。由《桃花扇》改编的剧种很多,有京剧、粤剧、昆曲和越剧等。在这些戏剧中,所用道具扇无一例外都是折扇。二○○三年十一月一日,山东曲阜邮政刻启“孔尚任诞生三百五十五周年纪念”邮戳一枚,主图为孔尚任肖像,配以桃花扇,赫然也是一柄折扇。但是,我们认为,桃花扇是团扇。因为还没有看到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这里就小题大做,做一点考证。
  《桃花扇》卷一第六出“眠香”:侯朝宗梳拢香君之夕,欲作定情诗,称“不消诗笺,小生带有宫扇一柄,就题赠香君,永为定盟之物罢”。如前所述,宫扇乃团扇之别称,清代苏州以产宫扇驰名,而《桃花扇》故事发生地点南京与苏州相近。
  杨龙友送诗祝贺,称“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张燕筑插科打诨,说“香君一搦身材,竟是个香扇坠儿”。联系同卷第五出“访翠”中,侯朝宗以香扇坠为题,作五绝一首:
  南国佳人佩,
  休教袖里藏;
  随郎团扇影,
  摇动一身香。
  可见,这香扇坠是系在一把团扇上的,这把团扇就是日后的桃花扇。
  另外,卷一第七出“却奁”中有“诗在扇头。是一柄白纱宫扇”;卷三第二十二出“守楼”中有“宫纱扇现有诗题……”一句,说明桃花扇不但是宫扇,而且是白色纱扇,确是团扇。因为题诗作画之折扇,多纸,亦有绢,但无用纱制者;折扇用纱,仅见于后世之檀香扇等工艺品及出口欧美之西式扇,非中国传统文人雅物。
  在此出及下出“寄扇”中,又有香君倒地撞头“血喷满地”溅污扇之描述;香君倦卧,“压扇睡介”,而杨龙友来探视,见扇有污,抽取看后加以点缀,化血污为桃花,方成桃花扇。由这些描述看来,这柄扇一直是打开着的,方能被溅被窥。如是折扇,通常收拢成一握,扇面并不显露,仅当用时看时才打开。
  然而,传奇中又有一些描写可以使人误桃花扇为折扇。如“遂舒开宫扇(第六出)”,“扇儿展在面前(第二十三出)”这样的描述。孔尚任用“舒”用“展”这样的动词,使人产生这是一把可以打开又收拢的折扇的错觉。
  笔者认为,“舒”、“展”不一定是描述打开折扇之动作。我们平时也说“登上楼头,眼前展开一片大好风光”之类的话。风光本来就在那里,并不因为观者才特意打开,这里的“展”字只是“显现”的意思。这几个动词似尚不足以证明桃花扇就是折扇。
  又传奇中有“向袖中取出扇介”(卷一第七出)等处关于扇子藏于袖中的描述,由于折扇可以收拢,较团扇更方便藏于袖中,使人产生桃花扇是折扇的感觉。事实上,团扇也可藏于袖中。清代小说《一层楼》二十三回写道:“琴默忙回过头来看时,忽见眼前桑叶般大的两只斑斓大蝴蝶,一上一下随风翩跹,十分好看,便欲捉来玩耍。自袖内取出团扇,往草地上扑了过来。”作者点明团扇藏于袖中。《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这里描写蝴蝶大如团扇,至少说明当时有的团扇小巧如蝴蝶。而且,《一层楼》情节人物种种俱亦步亦趋地刻意模仿《红楼梦》,这说明至少在作者尹湛纳希的心目中,宝钗从袖中取出的是团扇。清代女服袖大,团扇中又多小巧者。所以袖中不但可以藏折扇,亦可藏团扇。以藏于袖中来说明桃花扇是折扇这一点也不足信。故而桃花扇应该是团扇。
  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两点,后世由此改编的各种戏剧电影,多用折扇来做《桃花扇》之道具。又或者戏剧的改编者本来知道桃花扇是团扇,但为了戏剧舞台上的表现效果,就把团扇改成了折扇。但这个改变显然起了误导作用,使得现代人以为桃花扇就是折扇。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