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科学研究与宇宙观
栏目品书录
作者史瀛仙
期数1982年03期
  童第周教授的遗作《生物科学与哲学》,是他留给生物科学工作者的宝贵财产。在收入本书的文章中,童第周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验研究,对生物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历史上来看,一部科学史与哲学思想的斗争史有密切联系。童老在他的著作中,引用了两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瑞典科学家林奈是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是分类学的创始人。从他收集和整理的分类学材料来看,他应当了解生物是不断地演变的。但他却又信奉上帝创造世界与物种永恒不变的学说,认为分类学的目的与任务是在整理上帝所创造的生物种类,了解上帝创造物种的奥妙。
  法国科学家居维叶是比较解剖学与古生物学的鼻祖,以他广博的知识,与在解剖上、古生物学上所得到的丰富资料而论,谁也不会相信他是一个反生物进化学说者。但由于他受统治阶级的哲学思想的支配,使他在生物学上的理论与解释,与他所获得的资料完全背道而驰。
  至于科学上的唯心观点会不会阻碍科学的进步,童第周教授的答复是肯定的。从生物学方面来看,历来就有预成论与新生论之争。预成论顾名思义是预先存在的意思,认为生物的生成是预先存在的。例如人是怎么生成的呢?预成论者认为精子就是一个小人,具备一切成人的构造。所谓生长,不过是小人的长大罢了,小人体内还有小人,所以可以代代相传。新生论与预成论相反,认为物体是在发展着的,身体上的结构都是生长期间逐渐发展出来的,并没有预先存在的器官。十七、十八世纪时预成论统治了整个生物界。一七五九年沃尔夫发表了新生论的大作,指出了预成论的谬误。但这一伟大学说,却受到了哈雷唯心学说的轰击,直到五十年以后新生论才得到了生物学界的重视,这使生物学的发展推迟了半个世纪。可见科学的发展同当代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宇宙观指导着自己的科学实践和科学思想。
  童第周教授是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在这本书中提出如何建立正确的生物学理论思想体系的问题。他认为要建立正确的生物学理论思想体系主要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去分析、综合事物的现象,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如何建立这样的体系: (一)工作方法。由于工作方法范围很广,童教授从三方面谈到如何建立正确的工作方法:
  (1)批旧:对旧有的理论学说要进行分析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理今:由于近年来实验生物学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资料,需要系统地加以整理、分析。
  (3)再实验:对上述综合出来的科学资料再用科学实验加以验证,从而使正确的理论得到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创造新的理论。
  (二)思想概念。这就是宇宙观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童教授着重提到了三个问题:
  (1)动力问题:生物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生命现象在生物体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地表现出来。这一基本现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几千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他们以灵魂来解释这一现象,以后又以活力、目的、因果、习惯等名词来代替灵魂。实质上并未说明到底动力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认为矛盾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动力。恩格斯早就说过:“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矛盾一停止,生命也就停止,死亡就到来。”过去的生物学家不了解这一重大的基本原则,所以不能完整地解释生命现象。认清了矛盾是一切生命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力,生物学上许多问题,不论在思想上或科学实验上,就容易得到解决。
  (2)内因与外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是几千年争论不休的问题。“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认识。基因论、预成论重视内因,达尔文和米丘林重视外因,他们都有其片面性。
  (3)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分析事物时,重要的一点是认识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但不能代替特殊性。例如生物与非生物是不同的,各有其特殊结构,但在生物与非生物中有许多化学元素是共同的,这就是普遍性存在于特殊之中。但并不是说这些化学元素就代表了生物与非生物,它们还各有其特殊的结构。
  童第周以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自觉地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他从事细胞质与细胞核关系的研究多年,在许多实验的基础上证明,除了为过去的生物学者所单纯强调的细胞核对细胞质的作用外,反过来细胞质也对细胞核起作用。他注重二者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为人们所忽略的细胞质予以足够的重视。从本书可以看到,童第周这种在科学实验中对唯物辩证法的应用,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自觉的实践。
  (《生物科学与哲学》,童第周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年八月第一版,0.53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