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不是情书的情书
栏目书海浮沉追记
作者柏元
期数1990年10期
  今年是“老柴”年。确切地说,今年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在中国,人们亲呢地把这位音乐家称为“老柴”。一个外国的艺术家得到如此亲呢的称呼,舍“老柴”外别无他人。也许因为从解放初开始,芭蕾舞剧《天鹅湖》几乎征服了整整一代人。也许因为代表善良和纯朴的白天鹅终于战胜了邪恶,这样的思路符合两千年古老民族的传统。也许“老柴”另外两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和《睡美人》也同样以善战胜恶赢得了人心。也许“老柴”的弦乐四重奏那一段“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使中国的知识界也感动到落泪,如同伟大的托尔斯泰当年喃喃细语:“我听到了我们那忍耐着的、受苦受难的人民的灵魂了。”也许“老柴”同他的“施主”,他的“挚友”冯·梅克夫人令人神往的书简,使人们感到了人世间的温暖。总而言之,在中国,人们熟知“老柴”,而且自豪地引为“老柴”知音。而我,一个中国人,——每当我听到卡拉扬指挥乐队奏出这《天鹅湖》的主旋律时,每当我在莫斯科大剧院听见乐队奏出这主旋律时,都不能自已地联想到“老柴”感人的书简——这些我称之为不是情书的情书,虽则很遗憾这里面很少谈到《天鹅湖》——很可能因为舞剧作于一八七五,而两人的通讯开始于一八七六年。尽管如此,这些书简仍然是了解“老柴”音乐生活的钥匙。书简集中译本是四十二年前(一九四八)在上海初版的,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年(一九四九)三月在香港印了一次,然后解放初(一九五一)在上海又印过一次,这样就间歇了三十年:直到开放改革伊始(一九八二)才陆续印行。十年前我在《重印题记》中曾写下几句心里话,那就是——
  “三十年了,我几次没有让出版社重印,因为我那时认为这种情调同那时的空气不协调。现在雨雪菲菲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我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