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是谁强奸了前卫艺术
栏目说《读书》
作者洪帆
期数1995年06期
  前卫不是老虎,先锋无法复制。
  近读尹吉男先生的“前卫概念的伤病员”(《读书》一九九五年第一期),甚感惊诧。
  文章一开始就把“前卫”概念与无聊病态、无动机谋杀联系在一起。也许这并不是尹先生的原意,而只是“饶舌的解释者”的“任意胡说”。可是紧接着“既然中国有志向的艺术家主要目的是要表演给西方看”一句无疑表明了对中国前卫艺术家们的轻视。在解释中国前卫艺术(现代主义?)的诞生时,尹先生又写道:“这只‘老虎’并不是真的活生生从西方跑过来的,而是中国的理论家们在读洋书之余用书香气吹起来的”。此处再次把中国的前卫艺术丑化成中国一批无聊的理论工作者一厢情愿。
  尹先生深刻地认识到“前卫”对中国是个“异时异地的虚妄概念”,并且认定“最具体地指称‘前卫艺术’概念的只有欧美主流艺术作品”。我不禁要问:既然成为主流,还有什么前卫可言?在对前卫艺术脱离“个人最切身的实际生活”,尹先生也作出了批评。诚然,绝大多数前卫作品在表象上并不十分关心眼前的肤浅的现实世界,可是它们却揭示了类似人性的永恒主题。“等待戈多”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巴黎大剧院演出,少有人理解;可是在圣·昆丁监狱的囚犯中却激起了无以伦比的震撼与感动,这种前卫艺术在表象上越远离物质世界,却与每个人的精神内核愈加接近。
  应该承认,尹先生在文章中提到的伪前卫艺术的确存在,可是这是另一个问题,是打假打非,而不是讨论前卫艺术本身。而这种伪艺术,同样存在于“古典”、“传统”、“高雅”、“民族”、“主流”等艺术之中。拿五音调式来拼凑一番,加上二胡古筝就是民乐,按交响乐程式编个曲,上百人的乐团一演奏就是声势吓人的高雅艺术,这种艺术概念的伤病员是否就比前卫艺术少吗?
  中国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曾经前卫的相对论、量子力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以引进当时前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加以改良。为什么对西方前卫艺术就那么坚固拒绝呢?
  全世界的前卫艺术都在不断受到保守势力的残酷打击压制,可是真正的艺术家从不畏缩怯步。在这一点上他们都堪与布鲁诺比肩。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