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现象学与刨子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韩连庆
期数
2001年11期
要了解现代欧洲大陆哲学思潮,胡塞尔的现象学可以说是一座不得不穿越的桥梁。但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对中国人来说却是很难懂的,单单胡塞尔创造的不计其数的术语就令人望而却步。就拿我来说,接触现象学也有时日,但对现象学却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尽管有倪梁康先生的《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三联版)在手,却同样对那些术语望洋兴叹。我始终纳闷,胡塞尔怎么会有那么多术语?
这个疑问后来在与一位老师的谈话中得到了解答。这位老师曾访问过德国的一家博物馆,那里收藏有木匠用的刨子。令人惊奇的是,刨子的种类竟有二百多种!木匠要刨什么木头,刨出什么花样,只需选用相应的刨子即可。这不像在中国,木匠就只有几把刨子,刨出什么花样,可就全凭经验了。不止是刨子,据说德国人的各种工具都是成套的,遇到多大尺寸的问题就用多大尺寸的工具来解决,来不得一丝马虎,有时甚至近乎刻板。
现象学的众多术语就像德国木匠的刨子,说明什么样的问题就只能用什么样的术语来解决。这对于凭经验和感觉来做事和思想的中国人来说,难于理解现象学的术语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关键还是一种对物的态度。
就形式来说,哲学思想是民族思维方式的映照。
现象学与刨子
“年鉴”的体例与编法
从比琳达的虚荣消费说开去
北洋大学一百一十年祭
读王蒙的《杂色》
因为风,我们去看看希腊和罗马
爱德蒙·威尔逊
关于达尔文主义的讨论及其引申
魂兮归来
显文化 隐文化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