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模仿”策略背后的多重目光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罗蔚
期数
2005年10期
“后现代主义”加上“辞典”决定了这本辞书的“不薄之身”,它共八百二十六页,八十八万七千字,一百来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共收录词条四百八十余条,分为人物、概念、流派、著作四大类。
《后现代主义辞典》的特点之一,是在每个词条旁边都加注了相应英文单词,并在附录中列出词条英文索引。同时,附录中还收录了一九八五年到二○○二年国内发表的有关探究后现代问题的论文题目、作者、出处等,让读者能快速掌握相关具体问题研究的发展进度与涉猎范围。
辞典给读者带来的是全面的知识、精确的知识,使读者对某个事物形成概念性、定义性的思想。编写辞典是一项难度颇大的工作,就像叶秀山先生在“序言”中所提及的“辞书最重要的是‘准确性’,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了”。《后现代主义辞典》这一辞书的编纂由最初的策划到今天的最终出版大约历经十年,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们不停地增添、删除、调整内容,目的正是力图在精雕细刻中追求每个词条的精确论述。
《后现代主义辞典》内容很全面,读者不仅能在《后现代主义辞典》中看到后现代社会、后现代精神、后现代政治学、后现代音乐和后现代哲学等词条,还能体会到吸纳、舞踏、内爆、分延等词汇如何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被中国人看作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最近的思潮。这个西方的“舶来品”以众态纷呈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何在其中把握事物本真的面貌,我们的古老办法是采用多视角的方式。因此,《后现代主义辞典》在给读者提供了“福柯·米歇尔”的词条后,还提供了他的著作《监视与惩罚》、《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癫狂与非理性——古典时代癫狂的历史》等主要著作,此外,在“系谱学”、“知识考古学”等词条中还对福柯的方法论进行了详细的注释。这样,读者不仅能在详细全面的注释中获得精确的知识,还能在不同作者的注释中感受到观看同一事物的多重目光。
在《后现代主义辞典》对后现代主义的全面详细的介绍中,忽略了生活方式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是后现代性别关系或者说性别生活的介绍。虽然在辞典中收录了编者撰写的“女权主义”、“女性研究”、“男性哲学”、“肖瓦尔特·爱莲娜”、“社会生态女权主义”等代表性的词条。但是,遗漏了一些重要内容,这些内容正是国内后现代主义研究中疏漏的内容。在西方后现代性别研究中,能深刻体现后现代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是一些女性主义学者对同性恋行为、性别模仿等具体问题的分析。这些研究理论在国外被称为“queer theory”,在国内被翻译为“酷儿理论”或“怪异理论”。
酷儿理论是对人类文化生活中的非常态方式的研究,它主要包括对性别关系中的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立场的思考与分析。酷儿理论的哲学背景正是后现代主义理论。酷儿理论解构了传统理论中的身份范畴,将身份看作是表演性的,是由人们在日常互动关系和角色变换中创造出来的。它通过挑战传统人际关系格局、人类生活方式,向传统价值发起了进攻。酷儿理论是西方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性理论思潮,它能从性别生活中生动地揭示“后现代主义的模仿是一种策略”的观点,揭示出后现代主义在性别关系与性别问题上的立场与观点。但也许是酷儿理论本身正是处在一个新开辟的领域——对同性恋、双性恋、易装癖、第三性等非常态立场的研究中,也许是这个新领域朦胧的道德敏感性使人忘却了它的存在。但酷儿理论无疑对人们的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在服装、美容等行业近年来流行的“中性化”趋势,“第三性”服装、“第四性”发型等等都能展现出多样化的性别生活方式在人们生活中的变化与影响。
主编王治河先生在代前言中提到,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促使人们重新省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通过倡导“主体间性”和“关系中的自我”来消除人我之间的对立。按照“伙伴关系原则”重建男女关系。因此,性别关系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审视对象。从这方面看,《后现代主义辞典》中缺失一些更详细具体地解释后现代精神和后现代生活的词条内容。对此,作为读者的我稍有遗憾,但不管怎样,我对《后现代主义辞典》的出版欣喜不已,总爱在正午阳光中半眯着眼不停地翻阅它,与各种“模仿技术”背后的多重目光不停碰撞。
(《后现代主义辞典》,王治河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二○○四年出版,90.00元)
“模仿”策略背后的多重目光
王静安的文化心态及其启示
“持续”与“汇合”
两亿字的指标
《相声艺术与笑》
走向终极的悖谬
象马克思那样严肃对待引文
《沉沦的土地》的悲剧观
安·佩蒂《焚烧的屋宇》
从“话的力量”到“不争论”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