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阴翳礼赞》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于飞
期数
1993年12期
这书名的朦朦胧胧,先就教人产生一分惊讶。大约是怕这种朦胧会使人产生误解吧,中译本(三联书店一九九二年版)为之加上一个副标题,叫作“日本和西洋文化随笔”。自然这里面娓娓缕陈的琐琐细细,皆可归类于文化,但它一下子把那一种令人玩味的意趣,醒豁得不留余地,倒真像是作者所不喜欢的那个现代化的电灯了。
所谓阴翳,大抵是一种境界罢,朦胧的,幽迷的,弥漫着低回不已的情与思。芭蕉徘句有“炭火埋灰里,客影壁上游”,或可作为阴翳的注解之一。
“女人就隐藏在这种永远幽暗的黑夜深处,白天绝不抛头露面,只是像幻影一般出现在‘夜短梦苦多’的世界里。”“古代男人所爱慕的并非女人的个性,亦非看中了某个特定女人的艳丽容貌或丰满肉体。对他们来说,正如月亮总是同一个月亮,‘女人’也永远是一个‘女人’而已。大概他们认为在黑暗中微闻其声,微觉衣香,触其鬓发,摸其肌肤,想象其娇媚之态,一旦天亮,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切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女人’吧。”汉代李夫人的故事,正好可以做个印证——夫人死后,武帝思念不已,于是有方士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日:‘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是邪非邪”,便是阴翳所营造出来的情境了。女人是可以用来象征美的极致的,那么,应该可由此而推及其他。
黑夜与白天交替,是自然之和谐。然而现代社会中的人类却无视造物的锡予,偏用技术的手段在黑夜中复制白天,这是聪明还是愚蠢?
《阴翳礼赞》
“景风东扇”第一叶
一草一木总关情
最新小说一瞥
古华小说的魅力
翻书偶见
愿抛心力作词人
观念史与批评史的合一
也说“可比与不可比”
“我不想消失在黑暗中”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