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挂钩
栏目
诗画话
作者
陈四益
期数
2002年08期
“文革”时期,一项发明叫做“挂钩”。这办法大概古已有之,不过“于今为烈”罢了。
比如,一批“三家村”,本来只是事涉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因为他们用吴南星的笔名在北京市委的《前线》杂志上开了一个《三家村札记》专栏,发表了一些针砭时弊的杂文。于是全国各地报刊上的杂文专栏、杂文作家,就纷纷被挂到了“三家村”上,成了“三家村黑店”的分店或分店主。
再如大庆油田,当初发现这个大油田的时候,确实令民气一振。至少大城市公共汽车上因缺油而背上的煤气包一下甩掉,就让人兴奋不已。当时全国正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新高潮,所以讲大庆“两论起家”,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后来强调阶级斗争了,大庆油田就是狠抓阶级斗争的伟大胜利了。再后来搞文化革命,强调两条路线斗争;又后来,要“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了;又再后来,到了科学的春天,大庆的胜利自然就要同当时的政治气候挂起钩来。
“挂钩”的最大好处,是使搞宣传或搞运动的人找到了一个最省力、最方便的办法。手里有了几个“典型”,有了几桩材料,就像玩魔方一样,今天这样用,明天那样用,随时都可以呼风唤雨,跟上形势,显得轰轰烈烈。“挂钩”的最大坏处,就是破坏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主观随意地捏造事实、装扮历史。
诗曰:
熟路轻车漫自夸,
金钩一挂便开花。
何须费尽千般力,
且靠陈方喝现茶。
丁聪画
挂钩
萨冈谈人生
道是无情却有情
玛格丽特·杜拉斯轶事
梁遇春:“酝酿了一个好气势”
有利沟通
从科学到体制
译名的失误
达里奥·福及其获奖引起的争议
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的一本早期名著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